10月18日,山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积极推动山东各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林应邀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山东省委财经办常务副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郝宪印主持。座谈会邀请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办有关同志参加。
王修林强调,山东各市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自觉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到全国、全省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积极主动地开展与京津冀的合作,学习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做到认识对接、责任对接、工作机制与平台对接、工作标准对接、项目对接、经验做法对接,精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不断开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山东省委财经办常务副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郝宪印发表讲话。郝宪印指出,这次座谈会是落实今年7月刘家义书记和龚正省长赴京津冀地区学习考察成果的一次重要举措。山东是首都的南大门,与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关系密切,历史文化同根同源,经济联系紧密。山东产业基础好,优质企业多,项目承载能力强,具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希望山东各市积极与京津冀三地协同办进行对接,共同谋划研究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路径。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与省驻京办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强化工作指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抓紧开展各项工作。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赵波同志围绕济南市打造“希望之城”、“实力之城”、“重商之城”、“通达之城”四个方面对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了推介。他指出,济南正围绕总书记两个“走在前列”的目标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让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扬起来”的要求,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奋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创中心,昂首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争取早日成为具有广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为广大京津冀企业到济落户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对接京津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是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赋予济南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济南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忠林书记、述涛市长关于“国家发改委支持济南发挥优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批示、指示要求,我们迅速组建工作专班、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成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同志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投资促进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融入京津冀国家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工作的推进,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和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同省工作专班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梳理制定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目录;加强与央企、驻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总部双向交流;探索“努力打造比北京更好的营商环境”的路径,吸引北京院士、专家、科研团队前来创新创业,让济南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桥头堡,加快我市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
随后,槐荫区朱玉明区长对“京沪会客厅”项目进行了简要推介。省政府驻京办负责同志介绍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北京、天津、河北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协同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汇报了山东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报告的起草情况。济南市对接京津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专班相关同志,槐荫区主要负责同志,济南部分企业代表陪同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