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联动、搭建平台,济南全力承接京津冀项目落户济南
信息来源:京鲁专班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去年以来,市对接京津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专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将承接央企优势资源作为推动济南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拓宽对接沟通渠道,完善要素保障,优化央企对接分工方案,全力争取央企总部以及相关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助推济南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累计对接洽谈项目79个,计划总投资923.6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326.01亿元;内资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597.67亿元。

      省、市、区三级部门联动

      依托省发展改革委设立的“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动对接国家部委、省市驻京办、平台机构和重点企业,多渠道获取企业扩产、外溢信息。

     制定下发济南对接京津冀年度专项计划,形成任务分解清单,汇总区(县)、功能区及市直部门的重大招商信息,提供双向信息共享及对接交流服务。

      会同教育、科技、金融、卫健、投促等市直部门,积极推动我市与京津冀地区在基础设施、交通、文教等领域沟通对接,加快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协同互补、要素市场高效流动、公共服务畅通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指导各区(县)、功能区成立17个对接京津冀联络小组,全面开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工作。

      做好京津冀项目招引

      强化政策服务。编制印发《济南市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措施(试行)》,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政策服务,强化政策协同,有力促进了我市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央企、国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我市与中国中化、中国能建、宁德时代、中国电科集团、中国融通集团建立长效对接机制;推进国晶电子、龙飞船、泽清新能源等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开工建设。

 

 

      优化调整与央企对接分工。为实现与央企精准对接,对《济南市精准对接央企加快打造央企北方总部基地行动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按照“突出部门行业优势、匹配央企重点业务”的原则,筛选与我市产业布局有较高契合度的95家企业,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建立机制,印发了《济南市进一步优化对接央企分工方案》。为进一步完善联络机制和工作责任,按照市主要领导指示下发了《关于反馈央企对接工作小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全力配合省市一体化专班各项工作。及时梳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369”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会同省会一体化专班调度最新央企对接情况,重点推进所属央企重点项目落地。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钢研双创产业园项目、高端装备用钢智能制造项目、氢能及氢冶金项目、产城融合绿色发展项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等对接工作中取得实效。

 

 

      聚焦我市十二条产业链,加强与央企产业项目合作。依托空天信息产业链条,对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卫星网络、中交航空港等企业,气凝胶产业智慧园、航天信息区块链平台、浮空器制造、通用航空产业等重点项目,推进空间行波管二期项目加快建设。依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与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中国长安和中国保利等企业合作,策划并推进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绿色清洁能源项目、长保汽车再制造等重点项目。

      全力争取央企功能和区域总部以及相关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在争取融通集团的地产和农业发展公司,以及中国电子水利水电六局落地济南的基础上,正在对接中冶路桥总部、国家电建山东总部、中建二局山东区域总部、中国金茂、中青旅区域总部、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国家电投氢能科技落户相关事宜。从市属公司来看,与京津冀地区及央企合作项目共计31项,合同总投资额809.8亿元,已到位资金253.2亿元。

     加强与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区的对外投资项目对接。签约拟投资20亿元的维斯克项目,在我市建设中国区总部;引进均和国晶项目已落地槐荫区,总投资8亿元,实际到位7000余万元,现已开工建设;对接的甲骨文(山东)互联网出海产业生态中心项目、华润电力(济南)绿色能源项目、百度“一基地两平台三中心”、东华软件东区总部基地和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已落户市中区。结合保利集团与长安集团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会同济阳区政府多次赴北京、河北等地实地考察、对接洽谈,积极协调项目策划、资金缺口、土地征收等问题,加快推进长保汽车专用车和汽车再制造项目,项目已办理完成立项手续,并成立项目公司、确定项目选址。

      搭建各类平台

     打造“京沪会客厅”市级招引平台。指导槐荫区、绿地集团在绿地齐鲁之门建设“京沪会客厅”展示窗口,围绕“商务洽谈、人才交流、产业总部、会议会展、商务服务和文化旅游”六大功能,有效吸引了京津冀、长三角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来济南落户,同时提供全方位招商服务,积极打造京沪经济动脉的黄金支点和省会城市会客厅。去年2月以来,共接待省、市、区政府调研260余次、企业参观600余家。承接招商推介、项目产品发布等大型活动40余场,6000余人参加;打造企业家俱乐部,共有企业家会员200余人,举办活动30余场,其中8家企业成功配对合作,并举办签约仪式。

 

      组建京津冀鲁协同发展企业联盟等服务平台。去年年初,组建京津冀鲁协同发展企业联盟,联盟现有会员单位近300家,在推动企业合作交流、助力我市打造央企、跨国公司北方区域总部基地、加快形成我国北方高端产业、科技、人才、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等方面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搭建“项目+部门+投融资机构”的对接通道,建立从项目调度、路演、评审机制到遴选优质项目纳入“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项目储备库”的全流程机制,截至目前,储备库共注册企业370家,注册项目343个。搭建“企业+联盟+商协会”的合作平台,依托龙飞船科技、华熙生物、圣泉集团等骨干企业,加强与联盟、商协会的对接合作,及时获取企业对外投资信息,丰富合作渠道。搭建“项目+投融资机构+园区”的信息对接平台,成立“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为联盟企业提供金融、技术、产业、管理服务等全链条支持,指导联盟企业发展规划,解决联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搭建线上新媒体推介平台。依托省发展改革委的“区域链视频采集系统”,组织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等30个重点园区,采取云视频和区域链APP等方式,在京津冀地区进行宣传,目前已有892条涉济宣传视频发布。同时,依托省市驻京办,在京开展项目路演、洽谈等招商活动,搭建“京鲁连线”招商平台,筛选重点项目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洽谈,提高了对接洽谈的成功率。

     下一步,济南市对接京津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专班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落地服务,建好用好对接交流平台,切实发挥“京沪会客厅”招引大平台和企业联盟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以商招商渠道。精准锁定目标企业,积极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市区联动,明确任务,专人负责,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地,承接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定位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