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02D/2023-00524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3-04-24成文日期:2023-04-24

标题

关于做好济南工业历史遗迹保护规划的建议

提案者

王夕聚

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

承办单位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答复时间

2023-03-15

答复内容

尊敬的王夕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济南工业历史遗迹保护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济南市工业历史遗迹的关注关心。现答复如下:   

《建议》全面分析了济南工业历史遗迹保护的充分必要性、目前现状及问题,并对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您一样,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等市有关部门及工业历史遗迹产权单位,越发认识到工业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政策研究和城市规划完善

自2007年以来,我市先后印发了《济南市文物保护规定》《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济南市历史建筑修缮维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济南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济南市“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规划》《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从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不同角度,明确了保护要求、开发利用方式和保障措施,并落实《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保护利用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有关部门,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开展了工业遗产调查和保护利用研究。自规部门以“留下来”为主要目的,对中心城区比较有价值的工业遗产, 按照“优秀工业遗产建筑、比较重要工业遗产建筑、一般工业遗产建筑”三个保护等级,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发改部门以“活起来”为主要目的,对全市范围内已列入相关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结合产权单位产业发展意愿、所在地片区规划等因素,提出“以用促保”的产业开发建议。

二、保护名录确定和监管

在保护监管上,目前济南市已形成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别管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国家工业遗产的工作体系。经过工业历史遗迹产权单位申请、区县申报、市及以上层级审核后,公布保护名录,发放“身份铭牌”。

在保护层级上,目前济南市已经形成名录保护、规划保护、鼓励性保护等层级。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予以认定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二是将优秀的工业遗产列入《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市域,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近现代优秀工业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济南泉水文化景观及泉域”六个保护层次。三是通过申报为各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研学基地、老字号等荣誉称号,提升工业遗产美名度。

比如,2018年5月、2019年10月、2021年11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分别公布了第一、第二、第三批历史建筑,涵盖工业遗产遗迹;济南纬二路近现代建筑群、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成丰面粉厂旧址等一大批工业遗产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工业遗产中,济南有4处,数量为省内最多;2022年,百年宏济堂和力诺阳光工业旅游基地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议》所提的山东机器局、成丰面粉厂、济南机车厂、济南二机床等工业遗产均已在保护名录中。

再比如,在规划审批、土地出让中强调突出保护性要求。济钢片区规划保留了3200高炉和2处老旧厂房(为历史建筑),产业定位为文创文旅艺术类园区,在土地出让中,涉及济钢老旧厂房的地块需要带设计方案出让。在官扎营安置项目规划中,保留了成丰面粉厂,已完成保护修缮,将打造为山东首个电竞新媒体产业园。在元首针织地块出让时,为保留历史建筑调整了本地块详细性控制规划等。

三、工业历史遗迹开发利用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对工业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既需要保护原风貌特色又要具有一定效益,相对周期较长、过程复杂。2021年10月,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市有关部门及平台公司、工业遗迹产权单位,前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学习了当地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经验做法。大力提倡工业遗迹产权单位在设计初期,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改造利用方案设计。比如,在济钢片区工业遗产地块出让阶段要求带设计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设计阶段要求带不同深度的设计方案;再比如,在钢城区9363厂改造利用前期,聘请专业第三方运营单位、设计单位开展方案策划、改造设计等。

关于改造后的产业形态入驻,在符合工业遗产遗迹地块所在片区规划要求以及保护名录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由产权企业(单位)自行决定。通过了解济南市工业遗产产权单位意愿,《建议》所提的文化文创文旅产业是多数产权单位的选择。总结来看,济南市工业遗产利用主要有五类模式: 一是“工业遗产+研学教育”。比如,胶济铁路工业遗产廊道,设计推出“追寻胶济历史 探索铁路秘密”“行走百年胶济 探寻机车奥秘”等12条主题研学产品,济西铁路工业旅游研学基地,“共青团”号、“红领巾”号主题常青火车营地,以沉浸式研学课程,实现铁路运输生产与旅游资源开发融合发展。二是“工业遗产+博物馆”。比如,商埠轻工遗产区依托老建筑、老字号建设胶济铁路博物馆、济南商埠文化博物馆、济南宏济堂博物馆等,打造“老字号+博物馆”产品沉浸式消费场景,讲述济南自开商埠的城市更新史,呈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三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比如,历城区老工业区原址建成济钢中央森林公园,3200立方米高炉纳入景观设计;济钢集团老旧厂房再利用为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线车间;片区布局总部基地、科创研发、文化艺术、高端服务业等项目,推动新旧形态碰撞融合。四是 “工业遗产+红色旅游”。比如,三线军工遗产区深入挖掘13号、15号、17号、674、701、709、9363等小三线工厂内容,建成山东小三线纪念园、新华军工纪念馆、709文旅产业园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动区域内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指挥所、山东省工委旧址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以及莲花山风景区等生态旅游景区,整体开发为涵盖红色游、研学游、农耕游、生态游、文化游的多业态产业集群。五是 “工业遗产+产业园区”。比如,成丰面粉厂将打造山东首个电竞新媒体产业园,历城区旧家具市场改造升级的阡陌书店已成为“济南最美独立书店”网红打卡地等,“年代感”变身“工业风”,“工业绣带”变身“生活秀带”。

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政策扶持

正如《建议》说提,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有关部门一直在倡导,不要让工业历史遗迹成为城市的疮疤、也不要成为历史的遗憾。一方面,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定期状况清查,动态更新保护性名录,开展保护修缮,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实施“以用促保”,集聚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智力优势,致力打造政企协同、多方参与模式。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市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本行业领域政策优势,积极帮助工业遗产单位完善手续资料,对接开发银行、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比如,对星工坊(重汽老变压器厂)保护利用项目争取了上级资金;帮助济钢厂房再利用为行波管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指导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帮助9363项目完善手续资料,申报盘活资源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对接开发银行申报政策性贷款。

二是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的活化利用机制。对国有工业遗产,鼓励以出租或出让方式引进社会方开发运营,给予减免租金、放宽承租年限等优惠政策;对非国有工业遗产,鼓励产权人通过功能置换、兼容使用、经营权转让、合作入股等形式开发利用。比如,市文化和旅游局和钢城区已引入社会资本方对济南最大红色工业遗产“国营9363厂旧址”(国营山东新华翻砂厂)投资建设,盘活老旧厂区闲置资源,规划打造集军工记忆展现、军事主题娱乐、电竞产业聚集的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基地。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市有关部门充分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方面意见建议,完善措施文件。鼓励支持社会团体通过编纂研学书籍、创作影视作品、组织“行走百年胶济 高铁环游齐鲁”活动以及开展捐赠资助、技术服务、研学教育等形式,阐释工业历史遗迹文化价值,孕育新型文化业态,赋能济南软实力发展。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4月24日       


联系人及电话:管恩丽,51708220。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吸收采纳情况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