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602D/2024-00336 组配分类: 部门计划及总结
- 成文日期: 2024-12-31 发布日期: 2024-12-31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标题: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总结
- 发文字号:
2024年,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主动融入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强产业、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高水平谋划,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见效。一是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印发实施《济南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济南市贯彻落实〈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牵头起草并协调推动与郑州市签订《济南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深化合作备忘录》,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13个方面深化合作。牵头推动全省沿黄九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印发《济南市贯彻落实〈关于支持黄河滩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二是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市68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占全省的1/5,获得省级专项支持资金约1.9亿元,项目数量及资金支持额度均居全省首位。三是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印发实施《济南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持续促进贸易提质增效、产业深化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文明交流互鉴。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等2个与新加坡合作项目列入国家“区域开放境外重点项目库”及“地方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工作清单”。四是量质齐升的经济工作推进体系日趋完善。牵头建立市级抓总、属地主建、行业主战的网格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全市指标调度、问题办理等工作任务,组织各区县、街道成立工作专班,构建“全覆盖、嵌入式”的量质齐升工作推进体系。起草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济南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若干政策措施》。
(二)高标准统筹,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发改职能,研究分解重点任务80项,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国防经济动员,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二是深入优化营商环境。“信用济南”建设深入推进,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稳居前十。4个场景入选山东省信用应用场景创新“揭榜挂帅”重点突破和创新示范项目。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实现“一处申请,全平台修复”,企业上市实现一张信用报告代替17个领域无违法违规证明。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模式,实行“分散评标”“评定分离”等举措,投标保函费率降至1‰,为全省最低。三是创新开展起步区综合智慧能源试点。聚焦电、热、冷等重点用能领域,改变不同能源品种、不同供应环节单独规划、独立设计、分割运行的传统模式,研究提出以冷热联供、统一服务管理平台等为抓手的综合智慧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试点方案获省能源局批复同意,工作成果得到省、市领导同志认可。
(三)高质量推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一是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职能作用,用好“三看三深化”工作法,建立完善“线上+线下”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体系,组建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建立常态化企业走访服务工作机制,摸排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市131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176.1亿元,投资完成率131.5%;43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835.2亿元,投资完成率125.7%。济南热电集团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纳入国家2024-2025年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清单。齐州黄河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项目评审,为全省首例。小鸭控股集团产业搬迁与城市更新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泉城绿色现代无轨电车公交示范项目获评亚开行最佳表现贷款项目。济南高新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成功纳入全省第一、第二批可实施“过渡期”政策园区名单。二是聚焦政策性资金争取。紧盯各类政策性资金申报要求和支持重点,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全力争取资金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55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33.2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325个项目通过国家审核,总投资8328.84亿元,年度债券需求1496.96亿元,发行金额472.08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方面,41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24.21亿元,其中“两重”项目11个,获得资金支持5.26亿元;“两新”项目30个,获得资金支持5.67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获得省切块资金13.28亿元,居全省前列。市场首单供热类公募REITs项目—济南能源供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获批注册。三是聚焦金融政策争取。350个项目纳入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库,授信金额283.42亿元,获贷金额101.47亿元。51个项目纳入国家科技型企业和项目库,授信金额125.73亿元,获贷金额64.06亿元。8个项目获得国家碳减排工具支持,获贷金额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3%。142个项目获得省碳减排政策工具支持,获贷金额9.1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支持经营主体超1.7万户,获贷金额288.38亿元,平均年化利率3.82%。2家企业获批省转型金融试点。
(四)高站位部署,聚力发展重点产业。一是加快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印发实施《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一期开展大型区域北斗综合性应用示范。中科卫星凌云卫星星座项目01、02星成功发射。空天信息大学(筹)校区改造和研究生联培工作有序推进,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获批筹建。成功举办第一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18名两院院士、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组建5支空天产业基金,总规模达22.45亿元。二是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项目获批建设并纳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晶芯源8英寸碳化硅单晶和衬底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年产能8000锭碳化硅单晶生产线建成投产。山东天岳碳化硅材料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成为继中晶芯源项目后我省第二个纳入国家布局的第三代半导体项目。三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支柱型雁阵集群,6家企业入选“头雁”企业,入选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济南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入选省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4个数字产业项目入选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42家单位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4家单位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家单位获批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编制完成《济南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明确全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四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中国节能在天桥区注册成立区域性总部。总投资11亿元的山东航科小型固定翼飞机制造及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落户莱芜区,华能东阿镇80兆瓦农畜光互补项目、300兆瓦“光伏农业”融合示范园落户平阴县,总投资38亿元的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项目与章丘区签约。
(五)高能级提升,持续做优做强服务业。一是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实施《济南市服务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细化规上服务业行业分工。组织各部门、各区县全力攻坚,对重点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实现全覆盖走访对接。全市2916家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214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1957家参与核算行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04.9亿元,同比增长4.8%。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做优总部经济,新认定市级总部企业15家,总数达158家;新获批省级总部企业(机构)25家,占全省44%,居全省首位。加大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山东省高速信息集团等4家企业获批2024年度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总数达9家,居全省首位。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中实易通集团等2家企业获批省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总数达9家。30家高成长性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获得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300万元。三是全力夯实载体支撑。中央商务区现代金融集聚区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数达9个;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等2家企业获批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总数达33个,居全省首位。2家新增纳统企业建设项目、2家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合计获得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500万元。钢城区京东线下体验店项目获得700万元消费扩容提质专项省预算内资金支持。
(六)高水平促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获批实施,40项重点工作任务、135个重点项目协同推进,都市圈环线大北环建成通车,60项通办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二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历下区、历城区获评“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槐荫区获评“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历下区、槐荫区、历城区、章丘区、济阳区、莱芜区6个区实现位次前移,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商河县“加快融入济南都市圈、打造宜居宜业的省会城市卫星城”“以‘农’为基铺就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宣传推广。三是完成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任务。提前超额完成省定年度任务目标,多个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财政援助资金拨付进度全省第一,全市东西部消费帮扶规模突破10亿元,获评全国消费帮扶十大重点城市,消费帮扶工作实践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临夏州方面,新增落地企业90家,到位投资额10.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3倍;培训农村劳动力2690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5倍;帮助1.39万人就业,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3倍。武隆区方面,山东万兴糖蒜加工及调味品生产、山东陌然仙女山山泉水等4个项目落地投产。济南—临沂对口合作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期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四是加力支持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印发《关于支持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等9个方面,提出24条支持措施。
(七)高效能发展,有序做好能源转型升级。一是全面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布局。“石热入济”基本达产,预计新增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聊热入济”北线提前开工,南线建设有序推进。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厂区建设顺利进行,热电送出线路等配套工程同步有序推进,华电章丘2×400兆瓦级燃机热电项目建成投产,济阳5万千瓦背压机组项目启动建设。二是深入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光互补领域8个项目纳入本年度省级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市场化并网名单,装机规模40.6万千瓦。鹊山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一期)等2个新型储能项目进展顺利。5个项目纳入省级新型储能项目库,装机规模70万千瓦。3个项目纳入省级地热能示范工程创建名单。完成9家虚拟电厂注册入市,在全省率先参与电力现货交易,总调节能力居全省首位。三是积极推动能源服务普惠发展。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点35个、直流充电桩190台,实现充电桩“镇街全覆盖”。全市公共充换电站达875座,建成区内平均服务半径达0.6公里。完成11万户居民“一户一表”电力改造工作,受到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四是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做好鄂庄煤矿转型期间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完成辛庄煤矿关退,推动潘西煤矿安全稳定生产。全面做好电力行业安全监管和油气管道保护工作。
(八)高效率落实,持续改善社会民生。一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20件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聚焦“一老一小”,持续推进养老托育服务发展,累计争取上级支持资金近3000万元,成功举办第二届儿童友好数字大会。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成功纳入国家实施范围。77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通过省发展改革委审核,总投资501亿元,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两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累计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7.8亿元,支持齐鲁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二是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储备规模,全市地方粮食储备64.9万吨、食用油储备8100吨、成品粮储备4.2万吨、小包装食用油储备1220吨。组织开展地方储备粮油安全普查,确保我市库存地方储备粮油储存安全、管理规范。三是创新优化收费政策。开展重点公立医院调整停车收费试点工作,研究制订市政道路泊位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规范托育服务机构收费管理,出台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政策,探索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收费制度,开展殡葬收费专项整治工作。